中新社杭州10月2日电 题:惺惺相惜其乐融融 杭州亚运会又见温情瞬间
10月1日晚,中国选手孙颖莎战胜日本名将早田希娜获得杭州亚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赛场上拼得“你死我活”的对手如同闺蜜般凑在一起开盲盒。两人将拆到的吉祥物摆在一起,笑容灿烂,画面温馨。
杭州亚运会上,又见惺惺相惜、其乐融融的温情瞬间。
竞技场:惺惺相惜的对手
体育是各国选手之间惺惺相惜的纽带。
在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蝶后”张雨霏斩获其在本届亚运会的第六枚金牌,上届亚运会六金得主、日本名将池江璃花子摘得铜牌。
比赛结束后,这对亚洲泳坛女子项目的最大对手握手致意,二人的友情故事又见温暖续章。2019年,池江璃花子因确诊罹患白血病暂别泳池。2021年,当战胜病魔的她重新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时,张雨霏送上拥抱和安慰。今年的福冈游泳世锦赛,张雨霏又与池江璃花子相约杭州亚运会再见。
如今二人如约重逢、同场竞技。游泳收官之夜,张雨霏和池江璃花子一同登上领奖台后,相拥而泣。
9月29日,杭州亚运会女子50米蝶泳决赛颁奖仪式后,中国选手张雨霏(白衣)与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相拥而泣。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最强的对手,也是最好的朋友。正如赛后向所有对手真诚道谢的中国台北跆拳道选手罗嘉翎所说,“感谢所有对手的全力以赴。”
观众席:为体育精神喝彩
体育是观众与选手彼此激励的纽带。
掌声会为追梦者响起。在女子体操跳马决赛上,48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老将”丘索维金娜落地的一瞬间,体育馆内欢呼雷动,掌声久久不息,她也频频向看台观众回以飞吻、比心致谢。尽管最终她与奖牌遗憾擦肩,但不少现场观众说,突破年龄桎梏站上赛场便已是成就,体育精神值得喝彩。
9月28日,乌兹别克斯坦选手丘索维金娜以13.383分获得杭州亚运会竞技体操女子跳马第四名。图为丘索维金娜在赛后向观众致意。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掌声也为失意者响起。日本体操选手牛奥小羽赛前热身时不慎受伤,被担架抬下场。尽管比赛尚未正式开始,但全场观众仍报以掌声鼓励,并向离场的牛奥小羽喊话“加油”。在女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全场观众为最后完赛的越南选手武氏美仙鼓掌打气。
无关成绩,掌声与喝彩,都是对每一份坚持、热爱、友谊与梦想的致意。
赛场外:跨越国籍的友谊
体育是各国人民相互结识的纽带。
在中伊男排决赛现场,中国观众与伊朗观众侯赛因展开各自国家的国旗合影留念。侯赛因说,借助体育这座“友谊之桥”,他在不同的赛场观看赛事时,能与不同国家的朋友相识和交流。
在网球女子单打赛场上,巴基斯坦选手乌什娜·苏海勒负于中国选手朱琳。走出赛场后,她热情地拿出一兜徽章,与朱琳交换。她说,在亚运会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成为朋友,是难得的经历。
约旦体育代表团官员马尔万·马图克换到了一枚中国风景图案的徽章。他说:“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看到这枚徽章,我就想起在中国的美好经历。”
9月29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杭州亚运会运动员村举办中秋主题活动,中外运动员们欢聚一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图为沙特阿拉伯运动员手持月兔灯笼合影。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从各国体育代表团到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亚运盛会以爱相连、共赴未来,书写紧密相连、团结奋进的亚洲情谊。(完)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2日电 (陶拴科 王鹏 )10月1日上午,“和美新疆——2023年中国油画名家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传统村落木垒县月亮地村举行。
此次采风活动为期3天,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油画名家和9位新疆知名画家前往木垒县月亮地村、菜籽沟村和水磨沟村进行写生创作,深入挖掘木垒县优秀历史文化,积累素材,创作以木垒县风景、人物、民俗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汤志义说:“在国庆节期间来到木垒参加这样一个活动,体现了闽疆两地人民的深度融合,所以我们想借助这次写生活动,能多出几件精品力作,来讴歌新疆的大美、和美。”
1日上午,“和美新疆——2023年中国油画名家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传统村落——木垒县月亮地村举行。王鹏 摄
此次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主办,新疆画院承办。
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疆画院院长张雷震说:“2023年和美新疆全国油画名家走进木垒,也是我们和美新疆采风的第四次活动。这次活动邀请了全国的名家和新疆的本土画家,用艺术家的笔和作品来表现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美好的生活。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讲好新疆故事,让艺术家的作品,长久地发挥宣传和讲述我们新疆美好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