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7日下午就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舞台。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是普遍共识、大势所趋。我们要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全面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顾学明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短短20余年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增长了11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近30%。我国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轨者,逐步成长为重要参与者。事实表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加快了自身发展,也惠及全球,这个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强调,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要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积极推动恢复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旗帜鲜明主张自由贸易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细化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中国方案。坚决维护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习近平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要继续做好自身改革这篇大文章,既扩大开放之门,又将改革之路走稳。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同时,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习近平强调,要练就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硬本领。大兴调查研究,总结用好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开放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谋划,把国际经贸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摸准吃透,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力。提高运用国际规则维护我国发展权益能力,加快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高水平专业化对外开放工作队伍。统筹开放与安全,在斗争中维护安全、增进权益,谋求合作、争取共赢。 【编辑:李岩】
热解读 9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枣庄市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察看石榴树种,了解当地石榴种植历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产业发展情况,并来到石榴种植园中向老乡们询问今年石榴种植、收获和收入情况。
总书记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他祝乡亲们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
总书记提到的“特产”二字强调了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而“优质”则为“特产”指明了高质量发展方向。
在上千年的石榴种植史上,生长于峄城区连绵山脉上的枣庄石榴,可谓是地地道道的“土特产”。《峄县志》记载:“其阳多榴,味甘,久藏不腐,贾数千里,居人世擅其利。”如今在峄城,有6200多户、2万余名农民从事石榴种植。2022年,峄城区石榴产业总产值达29.3亿元。
金秋时节,青山环绕间,大片石榴园自成一景。一颗颗大红石榴缀满枝头,如同果农们红红火火的生活。
得知当地农民因大力发展石榴产业而搭上了致富快车,总书记很高兴。他强调,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
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希望,也寄托着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身影常常出现在田埂上、大棚里、果园间、池塘边、农家小院……他鼓励并支持乡亲们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并多次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指明方向。
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草莓大棚,总书记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在河南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总书记指出,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他强调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
在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总书记鼓励要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如今,镇江市高效农业“唱主角”,草莓串起致富梦;光山县“卖好油”也“卖好游”,“油茶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大同市黄花地里“上新”,忘忧大道“带货”,农民日子更好了。
山西大同:黄花加工企业工人正在烘干黄花
从赣南的茶油到秦岭的木耳,从宁夏的葡萄酒到内蒙古的马铃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的“土特产”三字诀,始终贯穿于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谋划中。
“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在枣庄峄城区冠世榴园,总书记对于发展“土特产”的思路一以贯之。
看似普通的石榴,只要写好了“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就能在乡村振兴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为当地老百姓带来更加红火的日子。
“我家的石榴盆景现在50%都是通过电商销售的,一年销售额在300万元左右……”枣庄峄城区榴园镇石榴盆景经营户介绍石榴盆景的销售情况。
“石榴卖得好,我们这些打零工的每天也能收入100元,做些套袋、采摘、包装的活,挺满意了。”榴园镇王府山村村民高兴地说。
历经千年,当年自异域“舶来”的奇珍异果,已经成为遍地开花的致富果、幸福果。山东枣庄火红的石榴给这座小城带来了红火的发展机遇,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红火的生活。
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这既是广大农村千差万别的地域优势,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
在“土”字上立新功,在“特”字上谋实招,在“产”字上下功夫,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为功,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像火红的石榴果一样,越来越红火!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郝凤林 陈腾
校 对丨刘禛 孙洁 梁雅琴 范立君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