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9月27日电 (祁增蓓 刘洋)9月27日,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会议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图为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情况专题询问现场。祁增蓓摄
在专题询问之前,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黄元简要介绍了青海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工作的基本情况。他说,长期以来,历届青海省委从青海地处稳疆固藏战略要地、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大的省情实际出发,深刻认识全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安排,把党的民族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同青海实际紧密结合,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提出和制定了许多具有青海特色的思路、政策和举措。
2020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决定以来,在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动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创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效?有哪些特色亮点?
专题询问中,与会委员和代表,聚焦青海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情况进行询问,青海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等7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应询。
图为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情况专题询问现场。祁增蓓摄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黎明指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是一项综合工程、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保等各个领域,抓好这项工作单靠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这次专题询问,通过一问一答交流互动,切中要害、回应关切,达到了聚焦问题、凝聚共识、集思广益、促进发展的目的。”王黎明要求,各方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坚持问题导向,抓紧抓实整改;增进工作合力,提升创建实效,巩固落实专题询问成果,扎实做好专题询问的“下半篇文章”。
青海省副省长杨志文在表态发言中说,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引领,抓住关键环节,聚焦民众关切,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创新发展,率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全省所有市(州)和82.2%的县区建成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全省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民族工作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为如期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志文表示,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坚持不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抓创建、以更实的思路举措抓创建、以更强的使命担当抓创建,全力以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奋力开创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完)
中新网湖北当阳9月27日电 (董晓斌 徐彬瀚 向冰钰)2023年湖北当阳关公文化旅游节暨关陵庙会27日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关庙代表、关氏后裔、信众以及各界人士相聚当阳关陵,共祭“武圣”关公,弘扬“信义”精神。
2023年湖北当阳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周星亮摄
当天上午9时,关陵庙会正式拉开序幕。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福建东山铜陵关帝庙、福建泉州通淮关岳庙共同启动关公文化朝圣之旅;随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杀故事”精彩上演。
随着民间祭祀乐曲响起,祭祀仪式开始。主祭官率众进行迎神、颂武圣赋、行初献礼、诵拜关帝文、行亚献礼、献五谷、行终献礼等仪程。随后,海内外嘉宾依次上台祭拜,表达对关公的敬仰。
海内外信众在当阳关陵祭拜关公。付蓓蓓 摄
当阳关陵乃关公陵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阳已连续举办32届关陵庙会,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各界人士、信众等祭拜关公。关陵庙会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菲律宾中菲关帝慈善基金会会长许谋景说,关公文化是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能引领华侨华人认同祖(籍)国文化,他会将此次活动的感受带回菲律宾,吸引更多华侨华人参与进来,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关公文化。
当阳籍文化学者朱正明将宣纸彩绘作品《五洲关帝图》赠送给台湾中华关帝弘道协会总会长吴光雄。徐彬瀚 摄
“我们在马来西亚举办的祭拜关公仪式,就是在当阳关陵学的。”马来西亚关公文化推广中心会长孙艪华说,他不仅把礼拜关公的仿古祭祀仪式带到了马来西亚,还传到了泰国,“这也是对关公文化的传承,我还会学习更多的关公文化精髓,带回马来西亚。”
据悉,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关公信义精神”为主题,其间,还设置了“龙腾盛世”邀请赛、关陵庙会中秋猜谜语、非遗产品售卖及行进式 NPC演绎等活动。
当阳关公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人潮涌动。付蓓蓓摄
当阳市政协主席苏琼表示,在关公精神的感召下,当阳将聚焦“强产、兴城、植文、聚人”,持续擦亮“中国义城”城市品牌,实施城市品牌塑造和关公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完)